6月25-26號,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傳統(經典)劇目復排計劃新編黔劇《秦娘美》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精彩上演,作為多彩貴州優秀劇目文旅交流巡演,同時也是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2021級多劇種(黔劇)表演專業畢業匯報演出,現場掌聲雷動,氣氛熱烈。吸引眾多戲迷、文化界人士以及市民前來觀看,共同領略國家級非遺黔劇的獨特藝術魅力。
黔劇《秦娘美》原劇本由俞百巍 、陸鴻沫等根據侗族民間故事改編。講述相愛的娘美與珠郎因反抗“姑表婚”舊規逃到貫洞寨。奈何才逃虎口又陷狼窩,財主銀宜為霸占娘美設計殺害珠郎,堅毅的娘美最終報仇雪恨的凄美愛情故事,被稱為侗族版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。
1960年,黔劇《秦娘美》進京赴中南海懷仁堂演出,得到周恩來總理等多位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,“黔劇”這個劇種也因此定名,并和《劉三姐》等少數民族戲劇一起被拍成戲曲電影,風靡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。
經過65年的傳承,黔劇經典之作新版《秦娘美》得到了中國戲曲學院的大力支持,由一級編劇余妍潔、楊儀均創作改編,知名導演余鳳霞和國戲導演系副主任陳濤擔任導演,音樂系副主任馬駿擔任音樂配器,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2021級多劇種(黔劇)表演班的19名學員在該劇中擔任主要角色,展現了國戲對地方劇種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豐碩成果。
自2013年起,貴州省黔劇院選送累計52人次到中國戲曲學院及其附屬中學接受專業、系統的戲曲訓練。2021年,19人考取中國戲曲學院多劇種(黔劇)表演專業本科班,成為“國戲黔劇班”首批學員,并于今年本科畢業。經過4年本科的系統學習,同學們得到了學校老師藝術家們的傾囊相授,其中不乏國寶級藝術家、非遺傳承人、戲曲藝術理論家。
新版《秦娘美》在原有故事基礎上對場景設置、人物語言、心理動機等方面進行了更貼近現實的處理,對表演、音樂、舞美、服裝等方面都作出了全新的詮釋,既“原汁原味”又“與時俱進”。經典名場面如“合心作伴、破錢約逃、吃槍尖肉、尋尸辨骨”得到了全新演繹,充滿了時代審美趣味的“黔劇新表達”。50余人的民族管弦樂團現場伴奏讓劇目更具有激情和戲曲張力。旋轉舞臺裝置的助力下,情節的變化、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演繹得到更好的推動,加上280余個燈光的變化渲染,是黔劇歷次大劇中前所未有的創新。
作為年輕的非遺劇種,黔劇在演出中傳承,在傳承中發展。秉承著用舞臺傳播文化,傳遞精神力量的理念,這部曾經風靡全國的經典之作,時隔65年再次進京演出,既是作為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傳統(經典)劇目復排計劃的匯報演出,也是國戲表演系黔劇新秀的畢業首秀。此次進京演出還得到了文旅部、中國戲曲學院的領導嘉賓及首都觀眾的高度認可,現場反響熱烈、掌聲雷動,未來,大家將在黔劇舞臺上看到更多黔劇新秀的身影,他們將以實際行動守正創新、砥礪前行!
文字:李 廷
編輯:譚志華
一審:馬用河
審簽:黃云艷 朱 宏